小儿推拿的适宜年龄,以 5 岁以下的少儿效果较佳,对婴幼儿尤其适宜。但实际临床推拿调理的年龄也有超过5岁的,给较大年龄的孩子做推拿,常需要结合成人推拿手法。
小儿推拿操作顺序

小儿推拿常按照一定顺序进行,一般先头面,次上肢,再胸腹,最后是下肢;另外应先推主穴,再推配穴。
上肢部穴位,不分男女,可根据习惯和操作方便情况选择推拿左手或右手,一般保健调理或病证单一,单侧施术即可。
有时可根据小儿健康状况和病情轻重缓急或小儿体位,确定推拿施术的先后顺序。
如脾虚泄泻可先推上肢主穴,补脾、补大肠,后推腰背部配穴,推上七节骨、揉龟尾等。



胃热呕吐,可先推颈项部主穴天柱骨,后推上肢配穴揉板门、清大肠等。
又比如在治疗时,哭闹的孩子已经熟睡,可以先摩腹,避免醒时哭闹、腹肌紧张,影响调理效果。总之,调理应根据具体状况灵活掌握操作顺序。
小儿推拿操作时间、次数
小儿推拿的操作时间,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、体质强弱,疾病的缓急和病情的轻重以及所用手法的特性等因素确定。
推拿调治的次数通常为每日 1 次;对急性热病等高热情况,可每日 2 次;养生保健调理或慢性病证也可以隔日 1 次。推拿调理、治疗的时间每次约 20~30 分钟,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。
小儿推拿的手法运用
当给孩子做推拿,一般应以推法、揉法的操作次数为多,而摩法的操作时间比较长,掐法操作则应重、快、少,掐后常配合以揉法操作,且经常放在治疗最后使用。按法和拿法单独运用次数很少,通常和揉法、捏法搭配应用。
小儿推拿手法和成人推拿有不同
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,小儿推拿保健调理和治疗手法与成人推拿有所不同,
手法操作尤其强调轻柔、均匀、平稳、着实。施术时都需要借助一定的介质,以润滑皮肤,使疗效增强。